KM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贵州毕节扒耳岩巨猿地点的偶蹄类 | |
董为1; 赵凌霞1; 王新金2; 蔡回阳3; 郑远文4; 张忠文5 | |
2010 | |
发表期刊 | 人类学学报
![]() |
ISSN | 1000-3193 |
卷号 | 000期号:002页码:214 |
摘要 | 系统记述了自2001年以来从贵州省毕节扒耳岩洞穴堆积中出土的偶蹄目化石: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ultimus)、麂(未定种)(Muntiacus sp.)、凤岐祖鹿(?)(Cervavitus?fenqii)、黑鹿(相似种)(Cervus(R.)cf C.(R.)unicolor)、羚牛(未定种)(Budorcas sp.)、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羚羊(未定种)(Gazella sp.)、斯迈提丽牛(未定种)(Leptobos(Smertiobos)sp.)8个种类。毕节扒耳岩巨猿动物群中的偶蹄类与广西柳城巨猿洞和湖北建始龙骨洞的偶蹄类可比性最大。毕节偶蹄类含有较多的古老种类,指示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同时显示其生态环境为植被既有密集的丛林又有开阔的草地(或草坡),局部镶嵌有半开阔树林,而附近分布有一定的水域,气候温暖,非常适合高等灵长类栖息。 |
语种 | 英语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2796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贵州省博物馆 4.贵州省毕节地区文物局 5.贵州省毕节市文管所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董为,赵凌霞,王新金,等. 贵州毕节扒耳岩巨猿地点的偶蹄类[J]. 人类学学报,2010,000(002):214. |
APA | 董为,赵凌霞,王新金,蔡回阳,郑远文,&张忠文.(2010).贵州毕节扒耳岩巨猿地点的偶蹄类.人类学学报,000(002),214. |
MLA | 董为,et al."贵州毕节扒耳岩巨猿地点的偶蹄类".人类学学报 000.002(2010):214.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董为]的文章 |
[赵凌霞]的文章 |
[王新金]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董为]的文章 |
[赵凌霞]的文章 |
[王新金]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董为]的文章 |
[赵凌霞]的文章 |
[王新金]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